大数据时代:开源城市理念与中国城市发展

更新时间:2014-07-01

    6月29日下午,俄亥俄州立大学著名教授隋殿志博士与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师生共同探讨“开源城市理念与中国城市发展的挑战”问题,本次讲座由我院吴健生老师主持。
   隋殿志教授系俄亥俄州立大学地理系主任,人口研究所地理分析部主任,社会与行为科学杰出教授,约翰格伦公共事务学院、诺尔顿建筑学院及公共健康学院兼职教授,《GeoJournal》主编,2014年AAG杰出地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地理信息科学理论、社会媒体、自发式地理信息,健康问题以及气候变化的安全内涵等方面。本次讲座中,隋教授针对中国城市化关键时期发展战略、开源城市理念与可持续城市/弹性城市和智慧城市发展的陷阱等三个话题与我院师生深入交流。
    隋教授指出当前是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城市化正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是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巨量”的人口流动压力,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人口城市化速度、收入分配不均导致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不断凸显,亟需重新科学审视发展现状及未来预期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解决城市化发展问题,首先要认识城市发展是一个城市形态、城市进程与城市政策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同时,可持续发展城市与弹性城市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前者强调人类的健康福祉、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后者反映受到扰动后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隋教授认为城市规划往往是二者之间的权衡。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开源城市化区别于传统的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规划思路,而是更加强调公众参与,提倡城市居民与城市“对话”,突出城市对居民需求的响应,主张自下而上的规划模式。开放的数据、软件、平台、标准、合作研究、基金支持和教育是开源城市化发展的七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回答“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当然开源城市化研究也存在诸如法律壁垒、政策壁垒等诸多限制挑战。
    随后,隋教授就当前比较热门的智慧城市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谈到技术进步具有不确定性,在未来会不会“反咬一口”,给城市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结果仍然是个问题。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发展究竟会不会成为永远无法实现的追求?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需要经受现实的考验。
    此后,隋教授总结提出: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地理空间数据时代,自发的地理信息将成为认识中国城市问题的主要数据源,开源城市理念已经开始强调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反馈并且实现城市居民驱动的改造。
    我院师生与隋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大数据背景下城市发展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新的数据时代背景对城市发展与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技术手段与研究方法的应用也让城市设计者对城市规划的目标定位更加清晰。隋殿志教授的启发式讲座,不仅为我院的城市发展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尚未真正走向规划岗位的同学们对规划师的职业定位有了新认识,规划师究竟是政府规划主体的代言人还是反映城市居民需求的“扩音器”?开源城市理念是对传统的“自上而下”规划模式的挑战,但也可能是中国城市发展新的机遇,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人才新的机遇。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于我院同学而言意义重大。借用隋教授在讲座最后的寄语,“getting what you want and wanting what you get”,正表达我院所有师生对城市规划未来发展的共同愿景。

(文/徐志搏,编辑/易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