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理性”----孙丽博士谈非正规居住区

更新时间:2014-06-11

    6月5日19:00,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博士、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研究员孙丽博士做客北大深研院,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的同学带来了一场题为“非正规居住区的国际经验”的讲座。讲座通过介绍非正规居住区的国际经验,引起我们对非正规居住区的重视,并试图找到解决我国小产权房问题的对策。
    讲座伊始,孙博士首先从非正规居住区在不同国家的定义来讨论不同地区对非正规居住区的认识。孙博士认为,尽管不同国家对非正规居住区的认识有所不同,但都有两个共同点:1.土地非法使用;2.与建筑管理和基础设施标准相违背。
    接着,孙博士按照世界银行的方法将非正规居住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引出了目前学术界对非正规居住区的讨论:是否需要对非正规居住区赋予合法权利?对于这个问题,秘鲁著名经济学家赫尔南多·德·索托认为法律可以给予交易保障、提高信任从而促进交易,但是索托的反对者发现房屋交易在没有法律保障下更加普遍,所以他们认为应该将重点放在保障而非法律上。之后,孙博士总结了影响居民拥有房屋财产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政府是否会征收房屋、基础设施的提供、占有房屋的时间等等。
    最后,孙博士以中国小产权房为案例,将中国小产权房分为两类,一类是村民的宅基地,另一类是在耕地上建设的小产权房。孙博士认为,小产权房的主要购买者是低收入和移民家庭,他们将小产权房当做居住的家而非投资品,因此在促进交易上,法律保障的作用有限,而通过大拆大建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小产权房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非正规居住区,更要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来深入解决。
    在提问环节,孙博士对同学们提出的欧洲是如何应对类似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非正规居住区的发展和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目前中国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楼都属于小产权房,政府在解决这方面问题上应该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比如低收入人群是否能买得起正规房、正规房交易是否比非正规房更有优势等等,解决中国非正规居住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值得每一位规划人深思。
 
(图、文/孔祥夫,编辑/易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