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技术赋能空间公平治理]
 分论坛号:23083
 9月24日13:30-17:30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S208会议室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活动介绍]
   空间是社会资源、福利和机会分配的载体。空间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目标,也是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涵。在全面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智能化”和“新技术”是新时代空间治理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是实现空间公平的强有力抓手,为空间公平治理开辟了新空间。但同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不断重塑城市与区域形态,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传统城市公平治理带来诸多挑战。因此,如何科学利用新技术赋能空间公平治理决策,加强新技术发展与空间公平治理的结合,是面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现代化”战略的迫切需求。
 
 [活动亮点]
 
 深度剖析
 探讨中国特色空间公平概念内涵,分析智慧城市背景下空间公平规划理论机理
 
 展望深远
 “智能化”和“新技术”科学赋能空间公平治理决策,“社会智能感知”促进空间规划精细智能化发展
 
 [会议议题]
 空间公平的概念内涵与中国特征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空间公平规划理论机理
 时空大数据与AI决策技术导向的区域均衡发展监测与模拟
 数字孪生、CIM等技术赋能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决策
 社会感知智能技术促进社会包容的精细智能化空间规划
 
 
 [会议主席]
 吕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特邀嘉宾]
 叶嘉安(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段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介鸣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田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石晓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马向明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李志刚(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周素红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负责人]
 赵鹏军(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人:汤俊卿 研究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手机: 1850296063 邮箱:junqingtang@pku.edu.cn
 
 
 
 
 
 撰稿 | 胡班韶 杨辰雨
 审核 | 赵鹏军 汤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