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成功举办“城市更新与流动性”研讨会

2025-06-06

2025年6月3日,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D栋成功举办“城市更新与流动性”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和北京大学城市更新与住房工作室主办,自然资源部陆表系统与人地关系重点实验室及英国剑桥大学跨学科空间分析实验室协办。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更新已成为重塑社会空间格局的重要动力,对城市流动性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次研讨会聚焦城市更新如何通过社会、经济与空间机制塑造流动性,深入探讨其在空间公平、社会融合和政策实践中的意义,旨在推动城市更新与流动性研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为构建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城市社会提供协同支持。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多个领域的学者与研究者参与,与会专家共同探讨城市更新与流动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围绕空间正义、社会融合、政策治理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主旨报告与专家讨论

研讨会由李玲助理教授和谷浩副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自然资源部陆表系统与人地关系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鹏军教授致开场辞。赵鹏军教授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阐述了本次研讨会的核心议题,并强调跨学科视角对理解城市更新与流动性的关键作用。随后,与会的四位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主旨报告。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包晓辉教授首先作“空间排斥的地理学视角:空间个性与住房歧视”主旨报告。包晓辉教授分享了当前其实验室正在开展的两个研究:一是通过实验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住房歧视的新地理学,涵盖发展中国家与国内迁移问题,并输出长期数据库和交互式地图等实用成果;二是利用社交媒体数据和大型语言模型开展专业人工智能的空间研究,实现街道级、实时更新的高分辨率分析,显著提升研究的规模与成本效益,为城市规划与行为地理学开辟新路径。

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许智文教授分享了“跨城市人才流动与城市技术多样性的演化”的主旨报告。报告通过分析中国55个主要城市在2010年至2020年之间的人才流动数据和专利数据研究人才流动如何塑造城市的科技轨迹。许智文教授强调人才流动网络的中心性有助于城市克服技术复杂性障碍,促进技术多样化,尤其在非一线城市、研究生人才流动和非数字技术领域表现更显著。

来自香港大学的何深静教授则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流动性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地缘政治紧张、制度壁垒、老龄化挑战等多重危机的交汇下,通过“基础设施化流动性”策略调动医疗、教育、住房等固态子基础设施以促进区域整合的案例:例如跨境医疗政策、教育住房联动、制度创新等。何教授指出,该策略忽视社会基础设施的情感维度与交叉协同需求,在强化流动性的同时会加剧社会不平等,亟待从技术治理转向公平与福祉导向,重构包容性社会基础设施网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自英国拉夫堡大学的Darren Smith教授以“全球城市中的‘学生化’现象”对城市更新与流动性进行解读。Darren Smith教授探讨了全球城市中的“学生化”现象,即学生群体对城市再生和流动性的深远影响。通过对英国学生数量增长、学生化带来的社会、服务、住房和环境变化,以及政策应对措施的分析,提出学生化对城市社区的复杂影响。同时,Darren Smith教授还分享了伦敦等全球城市中学生化的新趋势,如“超级学生化”现象,呼吁更多关注中国城市中的学生化现象,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群体在城市再生中的作用。

主旨报告分享结束后与会专家就城市更新与流动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对话,重点关注空间正义、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等现实挑战。


实地调研

当日下午,为进一步了解深圳城市更新与流动性情况,李玲助理教授带领参会学者前往平山村与南头古城进行实地调研。

平山村位于深圳大学城区域附近,其更新模式为研究大学周边区域实现城市更新与地方流动性提升提供了宝贵案例。本次调研由平山村更新单位万科集团的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在调研过程中,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平山村的改造背景与成果,并分享了平山村更新项目如何利用大学城的资源与人才优势推动所在区域的发展与活力提升,以及在平山村更新过程中的万科泊寓的长租公寓模式为流动人口,尤其是大学生和青年人才,提供高品质、可负担的居住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以平山村为代表的城中村改造中的非正规住房转化可能会推动租金大幅度上涨,导致被动人口置换。

南头古城作为深圳城市更新的经典案例,是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现代城市更新完美结合的典范。调研由南头古城项目相关负责人带领,重点关注南头古城的城市更新项目如何在保留自身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的同时,实现现代功能的提供和经济活力的增长,其能否为其他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方法借鉴,以及南头古城的大规模更新改造是如何吸引游客、创业者和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从而形成区域内外的多维度流动性网络。


活动总结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城市地理、社会学、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的专家,推动了对城市更新与流动性关系的多维度理解。与会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改善住房政策、优化流动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为未来城市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对平山村与南头古城的实地考察,进一步验证了理论研究成果,并为相关议题提供了鲜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