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优秀毕业生专访
胡班韶

班级:22级硕士班
专业: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导师:汤俊卿 助理教授
籍贯:浙江宁波
本科学校:中国农业大学
爱好:骑射双修、摄影、赛艇
一、关于学习二三事
研究生的学习任务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专业课的学习一个是科研内容。相比于本科阶段,我觉得研究生阶段更加自由。硕士期间的课程在内容上相对更独立,课程完成度很高。所以大家在课程安排上不用考虑课程涉及的基础知识的先后关系,可以按照自身的情况在研一到研三前五个学期合理的进行选课安排。此外,老师们基本上是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出发设计课程,所以大家可以多多选择跨方向和领域的老师的课程,这将会极大程度上丰富大家的视野。

在科研部分,没有人会比你和你的导师更加了解大家做的课题。在这一部分,我个人建议大家应该尽早选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且定期和导师或者师兄师姐还有同门交流讨论,切忌闭门造车的行为。科研起步其实永远都不嫌早,不管是升学深造还是准备就业,尽早完成自己的第一个课题都会为大家争取到很大的主动权。

除了专业课之外,其实学校里面还有很多很不错的通识课程。我自己上过的课程有户外领导力综合素质提升课、赛艇理论与实践。其他我周围同学上过并且反馈比较好的课程有棒球课、游泳课和网球课等。如果大家在时间上有富余,那么真的很推荐选择一些这样的课程。

二、遇到困难如何解决
读研三年,遇到困难是常事,大家也经常笑说“困难总比办法多”。在解决问题的办法上大家各有各的智慧。我简单说几点自己的体会供大家借鉴。

第一,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尽可能减少受害者思维,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减少非战斗减员,诸相非相,境随心转;第二,暂时没有进展的时候,多和身边的人聊一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自己的生存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不一定遇到过类似的困境,但是说不定就能从别人的经验里受到启迪。

我自己非常幸运,收到了很多人主动伸出的援手,这个人间确实比我想象中要温暖很多,大家也可以尝试着主动一些,释放一些需要帮助的信号。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拖延,面对困难大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但是不管困难的大小,我们都会有一些一定要做的事情和必须要走的路,让自己行动起来,先完成再完美。

三、关于找工作/深造选择
其实在每一个人来到北大的时候,都曾将从事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人生选项之一。后来有人选择在学术上继续前行,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学生时代。这两个选择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自己。学校里有很多宣讲会,会有不少优秀的师兄师姐来介绍自己从事的行业和为进入这个行业进行的准备,我觉得大家可以有针对性的听一听。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自己,亲身下河知深浅,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岗位甚至不同的工作组,你在其中的感受都会有很大差异。哪怕只是一次尝试都会让自己更加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是讨厌什么,关于问题的答案会一点点清晰。

学院里,其实有很多师弟师妹对未来的选择很焦虑。我曾经遇到一个面试官,她对我说:“你是我最近面试的同学里表现最优秀的,松弛一点,你困惑的事情都会有答案”。我也同样想对师弟师妹说,在未来的选择上松弛一点,我们一生都将探索自己究竟更加适合什么,大家或早或晚都会找到自己的节奏。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际遇和缘分,大家要从心底里相信,我们都会走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四、关于拿优毕tips
优秀是一个很难界定的词,其实不管是优秀毕业生评选还是包括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各类评比中,评委总是倾向于把手中的票投给他们心中的完美学生。而如果观察不同场次的评选结果,往往会发现其中的评价标准差异特别大。在北大,我看到很多在不同维度上都能称为优秀的人,但是他们有的并没有出现在评选现场,有的遗憾的在这次评选中落选,但是依旧不影响我认为他们是闪闪发光的存在。

个人而言,尽管我曾努力想做一个模板化的优秀学生,但是这种尝试在某种意义上没有那么成功,并且也磨灭了我的个人特质。如果大家只是想拿到优秀毕业生这个title,那么其实大家都是本科院校里的佼佼者,大家都很清楚其实评价标准不外乎科研、竞赛和学生工作这几个维度。按照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做一个六边形战士,或者在没有明显短板的情况下在某一个维度成为最强王者就行了,剩下的就是一点点运气。但是模板化的优秀真的会让我们发自内心感受到丰盛喜悦吗?我觉得,既在这个内卷的时代保有竞争力又能充分保留自己的独特性才是真正的优秀毕业生,毕竟,这里是北大,希望大家离开北大的时候都发自内心的对自己很满意。

五、关于失败和教训
成功的经验千篇一律,失败的经验各有不同。这三年我个人最大的经验教训其实是过分脆弱和敏感。我的赛艇教练在我最后一场赛艇比赛后说过一句话:“你们在领先的时候都很知道应该要怎么样比赛,但是在失败的时候就会大乱阵脚。”也有师弟师妹对我说过:“最近研究结论很好,所以干劲满满,之前结论一直不是很好,所以持续性摆烂了很久。”来到北大的每一个人在逻辑思维能力上都很出色,但是过往经验塑造了我们的惯性思维,一旦推出不好的结果,就容易提前焦虑。但是事实呢,前500米落后,但是我们的队伍后劲更强,所以取得了胜利;今天实验不顺利,明天就有了好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但是带来了过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在过程中我们的动作变了形。更多的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钝感一点,不好的结局就不是结局。在城市建设的过程里面,我们希望其更具韧性,也希望大家成长为坚韧、坚定的人。

寄语
人生宽广,生命强悍。希望每一个人都不要囿于一时的困境和得失。战胜自己,所向披靡。
荣誉和科研成果
1、荣誉:
北京大学三好学生
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北京大学优秀工作者
GSCS&ICUI会议——Best Presentation Award
第三届X9联盟赛艇赛混合八人组两金两银
2、科研成果:
第一作者发表SCI/EI两篇
获软件著作授权三项
3、学生工作:
北京大学南燕射箭协会会长
北京大学蛟龙赛艇队核心队员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记者团摄影部部长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22级硕士班心理委员
图文 | 胡班韶
编辑|城规宣传中心 余新韵
审核|邱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