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捕捉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精彩片段,展现我院师生独特的艺术才能与审美视角,自 2025 年 1 月下旬起至 3 月中旬,我院开展了历时近两个月的摄影大赛。共收到来自学院师生的40余份作品,经过网络投票和评委打分等环节,最终评选出17份获奖作品。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获奖作品,去领略镜头下定格的动人瞬间,感受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吧!
一等奖
《逐光海岸》· 徐雨舒
在前海湾与深圳湾,金色的晚霞时刻总是令人神往。绚烂云霞与跨海大桥、城市建筑相互映衬,勾勒出深圳这座海滨城市蓬勃发展的外在风貌,寓意着城市不断前行的奋进脚步。夕阳之下,人群与海鸥亲密互动,人们尽情沉浸于自然的美好,这不仅是城市人文气质的生动缩影,更是人们追逐梦想、享受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等奖
《金色渔歌:夕阳下的归航》· 王雨琦
这张照片拍摄于福建湄洲岛,旅游淡季使我有机会融入当地生活。傍晚我在海边欣赏日落,看夕阳的余晖在海面上勾勒出一幅浮光跃金的梦幻画卷,一位渔者肩挑着沉甸甸的桶,缓缓地走在沙滩上,他的身影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投下长长的剪影。此刻的他仿佛是时间的旅人,带着一天辛苦劳作的收获,走向温暖的家的港湾。渔者与大海的共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相信热爱生活的人们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未来。
《潮涌东方,水映蓝图》· 王语潇
这组作品与水这一要素紧密相关。图一拍摄于深圳,作品捕捉了港口的繁忙与夕阳的宁静;图二拍摄于大连,展现了城市天际线与海面的壮丽景象;图三拍摄于上海,工业更新作品掩映在黄浦江畔的芦苇中,展现了工业文明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这三幅作品共同构成了一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的画卷,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三等奖
《千年云冈 遗产新生》· 陈然
云冈石窟静默于岁月的轻抚,光影交错间,习总书记到山西大同考察时提到:“云冈石窟,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外交流的见证。”夕阳余晖中,佛像安详,每一道光影都是历史的低语,每一缕雕刻都是文化的自信。总书记的关怀,赋予了千年石窟新的生命,让我们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让云冈石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休渔时节的黄昏渔港》· 陈书扬
这组作品以渔港为背景,捕捉了盛夏休渔时节日落降至时的渔港的温馨。画面的前景是休渔期停靠在渔港的渔船,用剪影的方式强调背景中的太阳,以温暖而热烈的橙黄色作为主要色调,与天空即将黯淡的蓝和大海的深远和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品通过描绘休渔时期的渔港,展现了在中国渔业发展中对海洋生态的尊重,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成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水泥森林拜物教》· 陆遥
工程师们在向“深圳速度”致敬。“水泥森林拜物教”也随之生根发芽,让我一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赛博朋克的蔚然大观。
(一)塔吊、钻机、起重机雄起,朝拜天顶“方形月亮”,又似追赶远处大厦的竣工时间记录。
(二)大疆总部地面一入口。两位安保向而对,和高科技传感器一起把守着新时代智力劳动者的出入口。视线尽头驶向负一层的电梯,将员工带向何处?
(三)大疆总部建筑“天空之城”。建筑师看到独特的造型和亮眼的地标。拍摄者则对平行线、透视点进行处理,增强泛光、统一色调,意在表达科幻感、巨构感和未来感。
(四)原来如此,附近万科云城的楼顶射灯,在雾霾下为天空升起“方形月亮”。循环已成。


《五彩盛世,光影凝情》· 吴岳峰
这组摄影作品以“五彩盛世,光影凝情”为主题,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活力。第一张图呈现了夜晚城市天际线的璀璨灯火,映射出都市的繁荣。第二、三张图捕捉了白天高楼林立的景象,起重机忙碌,彰显城市发展。第四张图则通过独特视角,展现了高楼在夜色中的璀璨光芒,令人感受到城市的温馨与浪漫。光影交错中,不仅记录了城市的物理形态,更捕捉了其精神面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情感。



优秀奖
《秋收》· 唐豪
这组摄影作品来自浙江杭州千岛湖,生动展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实践。第一张图片中,成熟的稻穗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象征着丰收的季节和农业的繁荣。第二张图片中,两个孩子在稻田旁的小路上奔跑,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新一代在希望的田野上成长的美好景象。最后一张图片展示了现代化的联合收割机在稻田中作业的场景,体现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农业技术的进步。这组作品不仅记录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展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贡献力量,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在农业领域生动实践的见证。


《碧色海》· 张言榛
蜿蜒的海滨公路与繁忙的城市交通交织,驶过的巴士承载着旅人的梦想;斑驳的楼阁,诉说着时光更迭与历史印记;在观景步道上远眺深蓝海天,似在寻觅,也似在回望。碧波之上,风光与人文相辉映,时代与历史相交融。在熙熙攘攘的时代浪潮中,我们共同见证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回首过去、驻足当下、远望未来,人与自然的交融在镜头下散发诗意与壮美。

《雪域光年》· 陈旻歆
印象丽江是一场位于玉龙雪山的实景演出。玉龙之巅飘落的云絮,是纳西先民写在蓝月谷的古老诗行。当三百匹滇马踏碎晨雾,茶马古道在牧歌中苏醒,我看见黝黑脸庞上滚落的汗珠正折射出七彩光晕。殉情谷的鹰从傈僳歌谣里振翅,驮着千年月光掠过转经筒的铜环。当祈福的声浪在海拔3100米震颤,我触摸到文明传承的脉动——高原红不仅是阳光的馈赠,更是生命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原初本真的坚守。此刻快门凝固的,是雪水涤净的灵魂在新时代绽放的透亮光芒。
《蓝调时刻》· 邓稚澄
19:24,于南山公园。天空被染成深邃而温柔的蓝,城市灯火与这抹蓝相互辉映。远处山峦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海面波光粼粼。
《陪伴》· 胡雨鑫
海风轻抚,阳光正好。被海风掀起又按住的帽檐下,藏匿着六十载被阳光亲吻的往事。此刻,四双眼睛正共享着同一片海天的蓝,那些被妥帖收藏的岁月,随帆影在瞳孔深处轻轻摇晃。
《从北到南,生生不息》· 黄怡欣
在落日余晖下,北京的红墙绿瓦,深圳的金色港湾,香港的临海高楼,从南到北展现了不一样的城市风貌,却闪烁同样的生生不息精神。
《山间暮照》· 李焱楠
夕阳西斜,金色的光芒穿透云雾,洒落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青翠的稻田与深邃的松林在暮色中交相辉映,蜿蜒的田埂勾勒出山地的自然韵律。散落山间的农舍安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述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光影交错间,一幅山乡暮景徐徐展开,定格下这方水土孕育的田园风光。
《古厝风华》· 苏幸妤
作品摄于泉州古城,从俯视视角捕捉历史街区的今日新影。红砖古厝的斑驳肌理与开元寺双塔的沧桑轮廓相映成趣,共同诉说千年古港的文明密码。远处的现代高楼与近处的传统建筑形成巧妙对比,映射出城市发展的新旧交融。作品既凝固了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古城韵味,又以镜头语言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海之恋》· 战歌
照片拍摄于青岛的海之恋公园。冬季低矮的太阳光柔和地将这座城市标志性的“山-海-城”景观意象压缩于眼前;瞭望塔与摩天轮现于山脉与海之间,从规划学科视角来看其布局带有一丝梦幻的荒诞,却也标记山与海的交汇、作为海之恋公园标志性建筑物形成镜头里完美的风景构图。一轮一轮的年度循环中,春、夏、秋总是归零于冬季的终结,正如海尽于山、山以海终;城市与人们的兴衰与悲欢在命运面前一幕幕上演,唯有海在自己的生命脉动中亘古而固执地拍打沉默的山,一如既往。
《日落归途》· 朱可怡
作品以南澳岛的海岸线为背景,通过延伸至海面的栈桥,捕捉了日落时分的宁静与壮丽。栈桥上的行人漫步其间,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深邃,仿佛在与大海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远处的海岸线在落日余晖中勾勒出柔和的轮廓,与金色沙滩相映成趣,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景象。这幅作品不仅定格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也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用影像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共生的绝美画卷,捕捉了大海与沙滩相依、海浪轻抚海岸的浪漫瞬间。
结语
恭喜以上获奖作品在本届摄影大赛中斩获佳绩!获奖证书的颁发仪式以及获奖作品的摄影展览等相关活动将在后续精心筹备并开展,详细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通过大赛官方渠道公布,请各位参赛者持续关注。
最后,向每一位参与本次大赛的摄影爱好者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你们用独特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用镜头语言讲述动人的故事。希望这份对生活的与摄影的热爱,能够激励大家继续用镜头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
附加声明:本文作品均为作者独立创作,请勿用作商用等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