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春运路,切切归家心。无论是远赴他乡的游子,还是家乡的守望者,春节的脚步都是我们心中最深的期盼。春运,是一场充满迁徙意义的归途,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每年规模最大的人类周期性迁徙活动之一,伴随着高密度的人口流动,给交通运输和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我们借助大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进行科学预测,为治理决策提供有力依据。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融合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显著缩短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时空距离。高速公路、高铁和航空等交通方式的普及,使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变得更加便捷,春运也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探测器”。
为了应对这一年度运输高峰,北京大学与联通智慧足迹(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自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开展春运人流预测后,对2025年为期40天(1月14日至2月22日)的春运进行模拟预测。报告采用连续7年全国尺度百亿级出行时空大数据,运用高精度模拟方法,对人群流动的总量及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并通过人口流动对河南省的城乡融合进行了洞察。
主要结论如下
1. 预计2025年春运全国跨区县非通勤出行总量达95.6亿人次,出行总量和单日峰值均创历史新高
2. 预计除夕前返乡人口流动呈现“流出更加聚集,流入更加分散”的趋势
3. 南京、杭州预计在除夕前返乡潮中跻身新兴强流出城市
4.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经济圈成为春运流动热点区域,京津冀-粤港澳主轴线承压最大
5. 河南省城镇流向乡村人均出行频次大幅增长,突显出城乡融合的不断推进
6. 河南省城乡人口流动呈现出以城镇为辐射核心、城乡双向互动格局
7. 河南省人流潮汐变化显著区别于全国流动趋势,农村人口流动节后返工现象不明显
8. 河南省城乡人口跨省流动呈现农村人口流动集中于周边区域、城镇人口流动分散且覆盖面广
上篇
2025春运预测
一、预计2025年春运全国跨区县非通勤出行总量和单日峰值均创历史新高
根据预测结果显示,2025年春运全国跨区县非通勤出行量将达到95.6亿人次,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83亿人次,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增幅达到15.2%。在潮汐规律方面,2025年春运客流高峰预计出现在腊月廿七的返乡高峰,以及正月初六和正月十六的返工高峰。其中,受交通运力结构影响,腊月廿七的返乡高峰相对较为平缓;而受节后返工潮影响,正月初六的跨区县客流高峰预计达到最大值。
此外,预测显示今年春运的客流潮汐变化与2022-2024年的趋势相似,但客流强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尤其是节前和节后的客流峰值显著提升。这反映出今年我国春运期间的出行需求强烈,无论是出行总量还是单日峰值,均有望创历史新高。面对这一趋势,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准备,特别是在交通运输调度、运力保障和高峰期资源配置等方面,确保春运期间的安全、有序和畅通运行。
全国跨区县非通勤出行量潮汐变化
二、预计除夕前人口流动呈现出“流出集聚、流入分散”的趋势
三、
根据2025年春运预测,除夕前全国人口流动格局显示出人口流出更加聚集,人口流入则更加分散的趋势,反映了经济发展对人口流动格局的深远影响。具体而言,人口流出城市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群,粤港澳、京津冀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成为全国三大净流出核心地区,净流出量分别达到 2554万人次、2229万人次 和 1281万人次,占全国总流出量的主要部分,体现了区域经济中心的强吸附效应。相比之下,人口流入城市的分布则更加分散,呈现出从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这表明中西部地区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就地就近就业增强,经济发展对人口回流起到积极拉动作用。
春节前净流出、净流入空间分布
三、南京、杭州预计在除夕前返乡潮中跻身新兴强流出城市
从春运前15天净流出量的正负结果及规模两个维度将全国城市划分为劳动力流入型和流出型城市。数据显示,流入型城市占比71%,远高于流出型城市的29%。广州、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依然是强流出城市,而周口、茂名、湛江、商丘等城市则被归类为强流入城市。值得关注的是,南京和杭州净流出量位居全国前列,跻身新兴强流出型城市。这一现象与近年来南京和杭州经济快速发展、新兴产业聚集以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密切相关。南京和杭州常住人口增长与GDP增速等指标显示出两地经济活力的持续提升,但也加剧了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压力。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强大吸引,也映射出我国人口流动格局随区域经济发展持续变迁的特点。
春节前的流入流出城市归类
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经济圈成为春运流动热点区域,南北向京津冀-粤港澳主轴线承压最大
春运期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经济圈成为全国人口流动的热点区域,日均流出量分别为1379万、1003万、677万和525万人次,日均流入量分别为1355万、525万、667万和981万人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都展现出显著的人口流出活动。这四大经济圈之间的人口流动构成了六条核心人群移动通道,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中的六条主要轴线高度一致。六条主轴上的节点城市总流量达到16.54亿人次,其中每条主轴的春运总流量均超过2亿人次,南北向的京津冀-粤港澳主轴流量最大,达到5.12亿人次,同比增长1.54亿人次。这一流动格局反映了区域经济的高度联系,同时体现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在引导人口流动方面的作用,为春运期间的交通运输调度与区域资源协调提供了重要依据。
春运人口流动空间分布
交通网六条主轴和城市总到发量
下篇
城乡融合专题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5年工作重点任务之一。我们以人口大省河南省为例,对其城乡融合格局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一、河南省城镇流向乡村人均出行频次大幅增长,突显出城乡融合的不断推进
随着城乡融合和一体化政策的深入推进,2025年春节期间河南省城乡间流动总量显著增加,跨镇总流量达到62.15亿人次,远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城乡流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季节性务工返乡,而是呈现出更多元化的特征,其中由城镇流向乡村的人均出行频次增幅最高,反映出城镇居民在节前返乡、参与年节活动以及返乡创业的趋势增强。这一现象表明,河南省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城镇与乡村逐渐摆脱孤立状态,形成了人口、经济、资源双向流动的新格局。随着农村地区吸引力的提升,城乡融合将进一步促进经济互动与区域发展,为河南省未来发展提供更大潜力和空间。
2024年与2025年各类地区春运期间人均出行次数对比
二、河南省城乡人口流动呈现出以城镇为辐射核心、城乡双向互动格局
河南省城乡人口流动形成了以城镇为核心的广域辐射网络、以乡村为节点的局域互动网络,以及城乡双向互动格局。具体而言,城镇到城镇的流量规模较大,且辐射距离较远,体现了城镇之间紧密的经济和社会联系,表明其在区域发展中扮演核心枢纽角色;相比之下,乡村到乡村的流量规模较小且距离较短,主要限于邻近社区的日常互动,反映出乡村区域较强的地方化和自给自足特性。城乡之间的流量(城镇到乡村与乡村到城镇)表现出对称性,既有农村居民因就业或资源需求流向城镇,也有因返乡或乡村开发从城镇流向乡村的现象,这种双向流动体现了城乡间的密切依存关系与人口资源的动态分配。
三、河南省人流潮汐变化显著区别于全国流动趋势,农村人口流动节后返工现象不明显
预计河南省春运高峰主要出现在腊月廿八、正月初四、正月十六和正月廿二,其中腊月廿八和正月初四的峰值差异较小,反映了城乡融合和交通便利性提升对省内流动的推动作用。许多居民选择节前返乡和节后参与本地年俗活动为主要出行模式,而非集中返工。相比全国范围在正月十六和正月廿二形成的返工高峰,河南省内部的返工高峰则更显著地延后至正月廿二,表明城乡间不同的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对返工时间的影响。城镇居民在正月廿一则出现复工高峰,这反映出城镇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工作安排的多样化。而乡村内部居民的出行高峰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二,春节后的返工现象并不显著。这种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城乡人口流动模式,既体现了河南省城乡联系的紧密性,也突显了城乡之间在就业形态、社会活动和文化习惯上的差异。
河南省春运趋势与全国跨县春运趋势对比
河南省内跨城乡春运每日出行量
四、河南省城乡人口跨省流动呈现农村人口流动集中于周边区域、城镇人口流动分散且覆盖面广
河南省城乡人口跨省流动呈现农村人口流动更为集中,主要与河南省周边地市联系紧密,流动强度由中心向外逐渐减弱;而城镇人口的跨省流动则更加分散,除了集中于河南周边地区,还延伸至东北、新疆等更远区域,同时与三大城市群间的流动也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格局体现了城乡人口流动在空间上的显著差异,展现出农村人口流动的区域性特点和城镇人口流动的跨区域特性。
河南省城市、乡村人口流出情况
外省流入河南省城市、乡村情况
年度人口流动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体现了中国交通等基础设施带来的便利性正广泛的惠及人民。节日期间全国各地人流旺盛,经济活跃度可期。城乡融合日益紧密,人民将享有更多的时间自由与工作空间选择,居民福祉将进一步提升。针对春运期间人流涌动的新态势各地政府应抓好机遇,大力推广节庆文化与旅游消费,同时确保安全生产无虞,力求实现经济发展与安全保障双丰收。
数据指标说明:
1.跨区县非通勤出行:当日全国所有跨区县出行中剔除发生于居住和工作区县之间的出行,且出行距离满足旅行阈值的总规模。
2.净流出量和净流入量:其中净流出量指流出人口规模与流入人口规模的差值(净流出量=流出人口总量-流入人口总量)。当净流出量为正值,表示流出人口多于流入人口,即人口净流出;当净流出量为负值,表示流入人口多于流出人口,即人口净流入。
3. 流入和流出城市:根据各城市春运前15天净流出量的正负值,将城市划分为劳动力流入型和流出型两类;再根据净流出量的大小对这两类城市进行进一步分级,具体划分为强流入/流出城市(净流量>300万人次)、中流入/流出城市(净流量100-300万人次)以及弱流入/流出城市(净流量<100万人次)。
4.数据来源:智慧足迹2019-2024年春运期间、春运前一个月、五一、十一长假的全国人流量数据、人口普查公开数据、河南省城乡人口流动数据等。
5.预测思路:基于春运前及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数据、城市职住人口规模、地理空间关系等变量,构建预测区县间人口流动的广义重力模型;结合往年同期真实流量数据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估计,预测今年春运期间区县之间的人口流量分布。
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简介: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与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于2020年11月20日成立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验室以国家大数据战略为指导,以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导向,通过“感知、模拟、预测、决策”的研究方法,结合大数据平台,针对区域治理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并服务于经济与社会治理实践决策。
本次报告参与人员: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赵鹏军、余玲、王浩、赵虹剑、唐豪
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海晓东、闫嘉、冯永恒、柴尼斯、赵杰、郭晓平、季瑜、吴国相、姜慧染
致谢:感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韩晗老师给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