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三个研究团队荣获 “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奖项

2024-12-2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了 “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的入选名单。我院赵鹏军教授和仝德副教授团队论文入选2023年度名单,吴健生教授团队论文入选2024年度名单。

赵鹏军教授团队入选论文为《基于大数据的生活圈范围与服务设施空间匹配研究——以北京为例》,2021年发表在《地理科学进展》。

生活圈建设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内容之一,生活圈内服务设施配置是做好生活圈规划的首要基础,居民生活圈与服务设施的空间匹配关系也是地理学"人地关系"在城市社区尺度的重要体现。学术界对生活圈与服务设施的匹配关系已有研究,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数据,该类数据存在样本量少、地域覆盖范围小等不足。论文将采用手机信令数据和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等大数据,以北京为例,测定居民生活圈范围和服务设施可达性,并分析两者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及其地域分异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完善生活圈理论研究提供新实证案例,并可为生活圈空间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论文引用:赵鹏军*,罗佳,胡昊宇.基于大数据的生活圈范围与服务设施空间匹配研究——以北京为例 [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4):541-553.)


仝德副教授团队入选论文为《基于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深圳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2021年发表在《地理科学进展》。

该论文以深圳市为例,研究了公园绿地的可达性问题。针对传统方法在评估时存在的供需尺度失衡问题,采用公园绿地空间矢量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来获取供需空间分布,并利用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交通小区(TAZ)尺度上的公园绿地可达性。通过聚类分析,剖析了不同区域可达性差异的模式和成因,发现深圳市公园绿地的综合可达性整体较高,但存在从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且社区公园可达性差异与供需不匹配是造成可达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提出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可达性分析方法,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与规划及其他地理现象的可达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引用:仝德,孙裔煜,谢苗苗*.基于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深圳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07):1113-1126.)


吴健生教授团队入选论文为《深圳市近20年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2020年发表在《地理研究》。

该论文基于深圳市1996—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指数、景观转移矩阵和景观扩张指数等方法探究了深圳市近20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主要景观类型转移和建筑用地扩张模式,最后使用Binary Logit模型考察了市级和区级建筑用地景观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各驱动因素表现出区域和尺度差异性,GDP对宝安区、南山区和坪山区,人口增长对宝安区、龙华区,以及交通可达性对大鹏新区、龙岗区驱动分别最为突出。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的景观格局变化提供科学实践。

(论文引用:吴健生*,罗可雨,赵宇豪. 深圳市近20年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J].地理研究,2020,39(08):1725-1738.)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介绍

“领跑者5000(F5000)”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的简称,由国家科技部主导,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负责组织评选。该项目自2012年启动,旨在推动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展示中国科技期刊的优秀学术成果,并提升其国际影响力。F5000的评选过程非常严格,采用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评选标准包括:论文必须发表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上,并且是各学科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每种精品期刊从5年间发表的论文中择优选取不超过20篇作为提名论文,再经过进一步遴选才能成为F5000论文。该奖项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广泛认可,还通过与国际重要信息服务机构和国际出版机构的合作,将F5000论文集中链接和推送给国际同行,为中国作者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提供了高效渠道。

   


赵鹏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自然资源部陆表系统与人地关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国际地理联合会交通地理委员会副主席,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客座教授,国际SSCI期刊《Cities》主编。主要从事交通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仝德,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人才(2022),现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助理;人文社科建设专班主任;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未来城市实验室(深圳)执行主任等职。主要从事土地经济与住房政策、区域城镇化与城市非正规性等方向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地方空间治理和政策研究项目;取得授权发明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4件。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贵州省委重大调研课题一等奖等奖项。


吴健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理事、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智慧国土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数字城市与城市安全分室负责人。长期从事遥感与GIS、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数字城市与城市安全等领域教学及科研工作,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前2 %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与年度影响力榜单,其先后主持、参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73、863项目课题、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部委及地方项目70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SSCI检索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得国家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7次。



图:郑红霞、常文静

文:郑红霞、常文静

审核:赵鹏军、仝德、吴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