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12月3日,2023年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年会于珠海市召开,本次年会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期间,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仝德研究员和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刘志研究员召集的“面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论坛于12月3日下午顺利举办。论坛由仝德老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规划设计机构的10位学者发表了精彩演讲。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但俊高级工程师以《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考—以海口江东新区“三块地”改革工作为例》为题,详述了海南省海口江东新区开发的背景和现实困境,介绍了政府统筹推进“三块地”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以留用地为突破口完善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保障机制、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以促进村集体组织经济发展、宅基地的多元盘活利用等改革实施路径,并强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服务于系统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从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转变的工作思路。
浙江大学胡如梅博士后以《Rural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n China: Toward Centralizing Rural Collectives’ Land at Market Price》为题,详述了广东南海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供地政策三阶段发展演进:1)1993-2007年允许村集体自行组织供地,以降低快速发展阶段土地供应的交易成本;2)2007-2013年激发各类主体参与改造的积极性,鼓励产权主体自行改造农村工业园区低效利用土地;3)2013年以来深入推进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破解土地利用转型的集体行动困境。
华南理工大学李昕副教授以《我国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性分析》为题,详述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演进、我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及改革工作进展。研究表明试点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改革时间的增加对于工作成效、差别化的制度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从全国层面提供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宏观实证分析,为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的政策研究员刘秀英博士以《基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农村生态保护发展路径》为题,讲述了农村生态保护的演进历程和现实困境,并基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现行政策的实施现状总结,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的“EOD”模式,引入土地公益信托、建设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农村生态保护发展路径。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博士研究生潘向向以《基于利益统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为题,探讨了如何将利益统筹融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问题,借鉴深圳市的“利益统筹”形成了空间规划引领、统筹主体行为和增值收益分配的逻辑框架,进一步从“规划引领”的空间布局统筹、“多元共享”的主体行为统筹和“按权分配”的增值收益统筹三方面探讨具体实施路径,并结合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留用地制度的“划权”改革等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庞宇欣以《乡镇存量用地开发利用与高质量发展——以费县探沂镇为例》为题,探讨了乡镇地区低效用地识别及其再利用问题。以山东省沂蒙山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科学方法从规划符合度、效益、斑块结构等方面识别低效用地,明确不同类型低效用地的分布情况,解释其形成原因,并探讨了乡镇存量用地合理利用的方向。
青海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宋智渊以《矿区村镇的土地利用转型:来自中国淮北的实证》为题,阐述了其对土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见解。研究突出了矿区土地利用转型的特殊性。研究从不同利益主体博弈、土地产权和土地资本化的角度,采用全局空间关联等方法分析了沉陷浅坡地、浅水区和深水区等土地结构和功能的变化,阐释煤矿间接足迹如何推动矿区村镇土地利用转型、矿区土地利用转型和城镇化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总结了矿区村镇土地利用转型的机制和路径。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仝德研究员以《面向城乡共同富裕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深汕特别合作区案例》为题,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土地制度改革如何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报告首先阐明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并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剖析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推动有序城市化、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出发,提出了可持续保障的新型征地模式、创新“空间优化+产权调整+利益统筹”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等具体改革实施路径。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的肖亮助理研究员以《基于“社会接触传播”的乡村聚落演化机理研究及规划思考》为题,详述了乡土性特征在乡村聚落提升改造中的作用。研究阐明农户群体住房修建行为符合“社会接触传播”的理论假设与特征,并以息烽县红岩村、大寨村、潮水村为例,采用社会网络网络分析(SNA)、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重点探讨农户群体住房修建行的社会自组织规律及农户住房修建行为决策的动因,提出了乡村聚落更新改造方面的建议。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徐高峰老师以《乡村产业融合背景下大城市郊区集体土地制度改革路径研究》为题,从土地产权的视角揭示集体土地制度推动乡村产业转型的动力机制,进一步理解集体土地改革的内在逻辑。研究分析了我国集体土地制度的变迁历程,提出“产权单元-产权权能”的分析框架,梳理国家和地方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土地政策响应,并结合北京、浙江和广东等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土地改革实践,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此次论坛,各位报告人展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为各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逻辑、实施路径与实施保障等全方位深度参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李昕老师、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徐高峰老师和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肖亮老师作为评议人,对所有报告进行了深入点评。最后,主持人仝德老师总结,各位报告人从土地管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空间规划、乡村治理等不同角度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期待会后与大家继续保持沟通交流,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抓手,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城乡共同富裕。至此,“面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论坛圆满结束!
文字:潘向向、李汉廷、徐珩
图片: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