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考察 | 以大湾区为课堂:城规学院《多尺度规划设计研究前沿》户外课堂实录

2022-01-11

北大深研院城规学院研究生课程《多尺度规划设计研究前沿》由张文佳助理教授授课,课程立足理论联系实际,以课堂互动、翻转课程、student-led、主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创意课堂形式,提高知识传授效率。2021-2022秋季学期分别以全球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社区尺度组织三次户外课程,分别考察了前海石公园、莲花山公园、景蜜社区公园,开展实践教学,课堂欢乐多多、成果斐然。

【全球区域 前海石边】

——全球区域尺度的世界城市故事

20211117日星期四,按照计划,城规学院研究生课程多尺度规划设计研究前沿第一期户外课堂经过实地踏勘,征得同意,选址前海石公园。结合深港边界、前海开发等实践行动,讲解全球区域尺度的全球化、世界城市等科(有)学(趣)问题。

前海石公园考察

户外课堂由全球区域组精心筹备,为大家准备了早餐、水、零食,提前选定了授课场地,并将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幕布、小凳子等设备准备齐全。

课程群内户外课堂通知

全球区域小组由吴开镇、陆天华、王雨润、武钰林组成,分别就全球商品链、世界城市网络、全球生产网络等前沿主题展开探讨。全球商品链贴近每位同学的日常生活,比如全球区域组为大家准备的麦当劳早餐;世界城市网络以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形成了全球连接系统,参与分配全球商品资源和经济利益;全球生产网络则强调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生产分工,流程分布于产业协同发展,如富士康承担的苹果产品代工。

同学授课

伴着深圳湾海面阵阵海浪,课程讲述轻松而自在、授课氛围欢乐而有趣。随后的休息环节,大家不禁来到滨海步道漫步,欣赏湾区风光。湾区摩天轮、跨海大桥以及身后拔地而起的前海高楼群见证了深圳先锋的发展理念,体现了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

前海湾区风光(凌昌隆 摄)

接着,一场围绕“创新能否培育出来”的讨论拉开了帷幕。一方认为创新能够被培育出来,否则干嘛要花重金砸创新集群呢?他们指出,在政策扶持、资金维持、人力支持等因素的加成培育下,创新才能诞生。一方则坚持认为,创新源自于偶然,如果专门培训能够生产创新,那么创新岂不是可以规模生产的产品?他们指出,创新诞生了某个灵感的瞬间,不能被专门培育。经过多轮来回,两方仍然坚持己见:创新究竟是01.还是1100呢?仍然值得探索。

分组讨论

【莲花山下 创新鹏城】

——城市尺度的旧话题新问题

2021129日,第二期户外课堂如期举行,张文佳老师师生一行18人,前往莲花山公园(风筝)广场举办户外课堂,讲解城市与城市的未来愿景,探访深圳城市中轴线。

城市小组由黄著诚、候茵、刘志航、林梦婷四位同学组成,围绕城市定义与城市研究、正义城市、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等四个主题进行展开。首先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对城市的研究。其次从西方“社会公正”思想的发展谈正义城市及其可持续性,并通过城市规划的社会公正议题和深圳本地案例来阐述社会公正的性质和表现。而在讲解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不仅从概念起源、驱动力、整体框架来解析,还结合罗湖区智慧城市规划来引发同学们对西方智慧城市项目偏重服务而中国偏重管理的思考。最后通过回顾深圳“山竹”台风灾害案例来解构韧性城市的特征、评价体系、关键力量以及关键策略。

同学讲解与老师评价

在课间休息时,有同学快速爬上了莲花山顶瞻仰小平爷爷雕塑,有同学在草地上放起了风筝,也有同学安静地晒着太阳,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莲花山风光(武钰林 摄)

在完成课程内容的讲解后,同学们脑洞大开,一场充满火药味的“辩论”就这样开始啦。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扮演政府、规划师和市民的角色,“从规划的角度,如何应对灾害,提高城市韧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居民同志们强烈要求政府承担起职责,做好灾前风险预警、灾中紧急救援、灾后补偿恢复工作,政府则要求居民服从安排、积极配合居家和救援措施、及时自救和互助,规划师同志们则居中协调,企图使用风险预警、救援指导地图、灾后修复设计等手段,降低损失。

【景密街心 有美社区】

 ——社区尺度探讨居民生活

20211230日恰逢天公作美,寒潮之后一扫阴霾,风清气爽,第三次户外课堂如约而至,课程一行14人,前往福田区景蜜社区公园讲解社区尺度规划设计研究前沿问题,并实地感悟社会微更新下环境改善带来的社区福利效应。

  社区小组由廖雨琪、凌昌隆、刘文洲、林禄杰、张雯组成,分别就社区尺度下的新城市主义、社区与健康、社区与安全、社区与社会资本、社区与交通等五个话题展开讲解。新城市主义阐述了美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郊区化、再城市化、紧凑发展的理论转型;社区设计的健康效应则警示规划设计者需要关注环境设计的优化以促进居民体力活动;社区设计的安全隐患要求社区具有监视、防护、互助的特征;社区资本的积累来自于社区内交往互动的增多和积累;而交通话题下的机动车依赖则需要社区尺度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本地就业等。

户外课堂吸引居民驻步

讲述完课程内容之后,便是愉快的中间休息时间,同学们在享受景蜜公园美景的同时,探访社区环境设计的实践内容,观察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

“社区考察”

接着,同学组自觉组成两个小组,围绕“紧凑发展能否减少机动出行?”进行辩论。正方辩手武钰林首先提出观点:紧凑发展对于社区生活本地化、摊薄公共设施成本、引导公共交通以及适度混合的便民体验等有重要作用。反方辩手张雯率先反驳,社区生活具有多元特征,不可能实现全类别本地化;高密度意味着公共设施高负荷,有成本高谁来承担的问题;混合并不都由效用等,紧凑发展让居民生活不方便,谁人之责?正方小组则继续补充,紧凑能产生集聚、活力、社会交往,均能活跃居民社区生活并未降低便利度,反方则再次出击,紧凑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困、犯罪、拥挤,谁的福利?经过多次交锋,辩论达成共识,一定约束下的紧凑可以促进居民生活本地化,降低机动车依赖,但超额紧凑则并不都由效率。

同学们纷纷表示,张老师的多尺度课还挺有趣的,从多个尺度讲了很多有意思的研究,知识内容都很前沿,让我们从人文地理学学科视野的多个角度下理解了城市研究的的转变、深入和延伸,很有收获。户外课堂的内容也很有趣,既能实地探访、又能课程学习,还能提高组织实践能力,收获很大。

《多尺度规划设计研究前沿》课程,以研究生为能动创造的主体,引导学生选取深圳市内具有特色的地点,将实际规划建设与理论相结合,历史发展与未来规划相融合,开展课程学习。户外课堂的选址、内容准备和具体实施均由学生自己主导,极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术探索上给予了学生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研究生阶段主动思辨的学术热情,同时同学们在组织户外课堂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如何安排活动流程及协作等综合能力,是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北大学子的重要一课。


图:张文佳老师、凌昌隆、武钰林、林禄杰

文:凌昌隆、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