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化原理与城市发展史系列讲座的第二场学术报告开讲,同济大学孙施文教授为学院学生带来了为期两天的三场精彩报告,主题分别为“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现代城市规划的特点”。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的李贵才院长、普军博士和全院师生一起参与了讲座。
孙施文教授深刻剖析了城市规划的性质,分析了现代城市规划的特征和城市研究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并指出研究当代中国城市,首先还得从现象入手,清理并提炼概念,引发了出席讲座的几十位师生的热烈讨论。
以下为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及其主要内涵
孙施文教授指出城市规划首先是确立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蓝图,是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行动纲领。其次,作为一项政府管理职能,城市规划是一项政府行为,是以城市建成环境为对象、以土地使用为核心的公共干预。最后,城市规划的作用是面向社会的,其实施都是由社会承担的,因此,城市规划也是一项社会建制。
现代规划特征
孙施文教授认为,与古代城市规划相比,现代城市规划具有以社会改造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价值标准、强调整体性等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将城市看成一个整体,并期望从整体上进行改造,从而创造一个没有城市问题的社会。如霍华德在其田园城市设想中明确提出建设“没有贫民窟、没有烟尘的城市群”,勒-柯布西耶则意图采用对巴黎进行整体改造的方式来推行其“明日城市”的理念。而传统规划并不是针对城市中出现的问题,而是在原型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完美的空间形式,这种形式是基于对天堂(或宇宙)的想象或模仿,而且这种形式必须是一次成形的。
城市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城市就是社会,社会的复杂与矛盾均在城市以及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并且更加集中、更加剧烈。当我们学习和运用西方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时,必需警惕中国的自身特点与西方之间的差异。如城市、城市化、郊区化、城乡一体、都市圈等概念的内涵与西方都是不同的。然而,正是由于城市(研究)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所以更值得研究,更应当研究。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明确概念总是第一步的。越是复杂的事情,概念越要界定清楚。学习外来理论首先就要理解其概念的含义,明白其来龙去脉。
如何认识中国的城市化?
孙施文教授认为城市化的核心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普遍化,表现为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虚假性,如城市人口增长不仅遭遇制度瓶颈,而且大量人口游离于城市生活,并具有非长久性;城市数量不增反减;城市生活方式存在农村化的倾向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城市化发展缺乏农村的长久支持以及城市的吸纳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
讲座的最后,孙施文教授详细回答了现场同学们的所有问题。以下是现场互动的主要内容。
问:在地方行政官员追求政绩的情况下,规划师应该怎样做?
答:规划师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量发挥自身的作用,说服地方行政官员和开发商,实施合理的规划方案。
问:理论的研究应该走在实践的前面,如何推进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
答:很多时候,需要先实践,然后才能对理论有所思考,进而建构规划理论。对于我国而言,理论建构为时尚早。
问:都市圈是否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来创造?
答:在中国,处于同一都市圈的城市之间其实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联系,在如何培养出一个健康的都市圈方面国内研究尚且不多,以后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
(10级城市与区域规划李凯整理)
孙施文教授简介:
同济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实施、城市规划制度等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规划学刊》编委,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专家组专家,青岛市、株洲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和高级顾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闸北区第十一、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和参与湖南省株洲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上海民机产业基地规划布局研究”,“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研究”(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合作),上海市宝山区城市规划实施的行动纲领等科研项目。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