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慈教授来我院做产业集聚主题演讲

2010-12-13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迅速,各地工业园区迭起,但是“产业集聚”到底是好还是坏呢?为什么中国社会现在出现了“工业地产”这一现象,而且方兴未艾?现今全国乃至全球掀起兴建“产业集聚区”,是否应反思其概念是否被滥用?

      12月11日下午,我院《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史》课程举办了又一期精彩讲座,来自北大本部城环学院的王缉慈教授就以上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产业集聚和产业园区的现状与问题。

       王缉慈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主要研究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园区、高技术区域与科技园区,以及新产业区和产业集群等问题。先后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等。代表性著作有《现代工业地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科学出版社,2010年)等。

 

 

 

 

以下为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

成功典范:第一粒种子的播撒

    王缉慈教授首先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产业园区建设的成功案例。从1982年深圳蛇口打响第一炮,到福田区规划发展,到南山华侨城的建立,到今日深圳特区扩区等,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功转型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天津滨海新区于2004年成为国家战略,现今发展如火如荼;北京丰台建立总部基地的成功。。。。。。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产业园区在中国的种子已播撒成功。

如何发展:中国的园区发展特点和产业集聚问题

王缉慈教授指出,中国的园区发展有四个特点:园区数量多,主管部门分隔,面积大一区多园,等级制管理,并分别举例说明。在阐述产业集聚问题的时候,她提出来“城市与区域发展之谜”,这可谓是她终身的奋斗方向,并且将“引无数学子尽折腰”的研究题目。随后,王缉慈教授传授了她在研究产业集聚问题方法方面的经验:现象观察,问题意识,发展创新集群。她向我们展示了她走进实地去考察的种种方法,让真正认识到“处处皆学问”,“世界是不缺少问题的,只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

产业集聚问题发达国家VS发展中国家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王缉慈教授认为在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上,必须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别对待,它们在价值环节、制度背景、企业类型、历史基础等方面是不同的。我国现今的产业集聚还处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低端价值环节,需要探求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以解决从劳动密集型发展的问题。在提到具体案例时,王缉慈教授以钢琴产业的发展为重点,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以上问题。并就集聚背景展开,深入探讨了全球的离岸外包活动,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制造”和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创新问题。

 

讲座已毕,王缉慈教授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解答。在讲座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王缉慈教授对于“产业集聚和产业园区”方向的热爱,她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原来科学可以如此引人入胜。最后,本次讲座上半部分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我们期待12月11日的讲座下半部分更精彩。

                                               文:孟令涵图:龙颖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