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学术论坛第一讲】李迪华

2011-09-05

       9月2日晚上,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新生学术论坛在D栋阶梯教室拉开帷幕。首场报告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老师献上,题目为“设计作为软实力:从工业、艺术到景观”。张国梁副院长作报告前发言,对李迪华老师表示热烈欢迎的同时,要求同学们把握学科动态与热点问题,尽快形成自己研究生期间的学术规划。

 

报告开始,身着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文化衫的李迪华老师,风趣的指出景观设计学的目的是“再造秀美河山”。接着以“设计”为核心,列举了欧美国家在工业、艺术、景观方面的一系列设计亮点,并进行了相应的点评与褒扬。最后结合北大参与的实际项目,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讲解。

什么是“软实力”?

随着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逐渐的强大起来,“软实力”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到,与之相关的讨论也逐渐增多。不同的学者给“软实力”所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军事之外的影响力都是软实力,包括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我国举办的奥运会、世博会、园艺博览会等世界级盛会,都旨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渴望被世界认同,进而影响世界。

设计与国家软实力

“英国可以没有撒切尔,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这是撒切尔夫人说过的一句话,她每年必参加的年会是“英国工业设计联合会”。好的设计是工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首要因素,英国作为欧洲的代表,深深的明白,设计是使英国成为强国的首要手段。

“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撒切尔夫人如是说。的确,中国古有孔子、老子等一批影响千年的人物,但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国却没有出现过一位影响世界的思想家。欧美在输出产品之外,更多的是输出思想和观念。乔布斯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不仅仅满足于产品受欢迎,而是追求其产品成为人们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就如同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观念,成功人士就应该用iPhone、iPad。如此的输出文化,势必影响世界经济对美国的认同。

欧洲人对艺术的理解

德国科隆的一家展览馆临时展出了两组摄影作品,“孤独的空间”和“性与社会”。前者是一名摄影师游览世界多个大城市所拍摄的,表现的是在繁华都市背后,底层市民凄凉贫苦的一面;后者描述一对男同性恋者,从开始吸毒到患艾滋病,再到最后葬礼的全过程,撼人眼球。好多人不禁要问,如此肮脏的场面是艺术吗?或许这就是东西方对艺术理解的差异,而欧洲人更认同饱含社会责任的艺术才最有价值。

设计在景观中的体现

丹麦的哥本哈根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自行车系统,干道上,有为方便骑车市民而特殊设计的垃圾桶,有专用的自行车道,甚至还有儿童自行车专用道,整个城市都为自行车疯狂。朴素的街道、方便的湖滨座椅、地面是沙子和木屑的儿童游乐场,无不显示出设计者极高的人性关怀。

德国Allianz保险公司大厦,几乎做到零能耗,回收利用率达70%。7°斜坡的玻璃面墙,因为折射而能很好的保护楼内人员的隐私,同时也避免因楼层过高而使人害怕,更使得雨水直接冲刷玻璃而省去大量的玻璃清洗工作,细微设计尽显大智慧。另外,因楼下集水池淹死过小鸭子,公司召开全体会议,反思生态设计失误,池内之后三年不再蓄水。优秀的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在影响周围的同时,也为该公司赢得了极好的声誉。

法国巴黎罗浮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看似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但贝聿铭完美的“金字塔”设计是一种解决方案。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必须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同时,“金字塔”外围的三角地,还使得市民能够和鸭子一起洗脚。

凡尔赛皇家菜园、可以玩的皇家广场、亚特兰蒂克公园、旁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里尔、法国里昂等案例在李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之下,显得更为生动且易于理解。而后李老师指出,设计者最应具备的素质是:个人感受、表达技能、历史文化知识、社会责任,其中社会责任是最核心的素质。

 

 

之后,李老师简要列举了几个北大参与的项目,指出教学的目的不是要教会学生什么,而是提醒学生去思考。最后提出一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谁应该对城市的建设负责?政府?设计者?民众?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自身关注的问题与李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

报告中,多次听李老师提到“感动”“思考”这两个词,这或许能多多少少表现出李老师的一些特质: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在发现之后深入思考。

 

报告人简介:

李迪华  副教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城市生态学以及生态学在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图/王玉国,文/赫胜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