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10月12日,北大深研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景观设计学专业和瑞典隆德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城市设计专业合作课程——“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场地调研及设计研讨顺利开展。该课程任课老师是韩西丽副教授与Peter SiÖstrÖm教授。
“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自2005年开课以来,致力于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并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该课程自2009年开始采取与瑞典隆德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城市设计专业师生共同研讨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选择研讨场地并明确教学目标、内容
小组讨论
暑期,两校老师就开始进行现场踏勘,瑞典任课老师还专程到中国来查看备选场地,在多次商讨的基础上确定最适宜的研讨场地、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今年,该课程选择深圳市坪山新区中心城区进行设计研讨,此次选址是在城规学院李贵才教授的协助下完成。该地区正处于快速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阶段,场地上的城中村、城市老城区、规划的新城区、火车站以及穿越场地的河流保证了场地的复杂性,为训练学生处理复杂的城市空间问题提供了较好的素材。9月,两校学生分别在自己的学校对场地进行前期资料收集和宏观、中观尺度的自然、社会、经济、户外空间和户外生活等方面的分析。
中期研讨阶段:实地调研与头脑风暴
10月,两校学生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进行正式研讨。今年隆德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城市设计专业2011级29名学生在Peter SiÖstrÖm、Martin Arfalk、Nicholas Bigelow、Han xiao等4名教师的带领下与韩西丽副教授及36名2012级景观设计学专业硕士生前往深圳市坪山新区进行场地调研,开展头脑风暴式,明确场地概念设计。场地调研过程得到了城规学院顾正江老师以及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坪山管理局张信主任、谭力骏科长、李卫红科长、赵亮、蔡醴、陈卓耀等工程师的大力支持。
老师听取汇报
竞赛现场
在场地调研和概念设计中,两校学生交叉分组,以促进两个专业的学生相互熟悉,相互学习。各组学生的设计方案包括对场地的理解以及一个宏观的设想。
整个研讨采取竞赛的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设计成果由双方同学共同以英文进行汇报,并且由双方老师和邀请来的专家共同点评,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这次竞赛以深圳市坪山新区规划中心商业区与地铁站中间的一片工业居住混合用地为基地,以“可持续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为主题,在为期4天的时间里, 2012级同学和瑞典隆德大学建筑系2年级的同学们在韩西丽副教授、Martin教授和Nick助教的指导下分10个小组,带着“如何为让一个被工业占据的城中村聚集区,规划全部拆迁的地区,未来发展的更好,并且与周围地块完好结合?”问题,展开了对场地的研究,解读和设计。最终,第3组郑庆之、向圆媛、丁明君、史荣新的作业——“城市流动”获得一等奖。
此次研讨课加深了学生对场地的可能性、引导场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性尺度的城市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后期深化阶段:详细设计并相互交流
比赛结束,设计将进入深入阶段,两校的同学将分别在各自老师的指导下,在自己的学校继续完成以个人为单位详细设计。本学期末,两校同学方案完成,老师交换到对方学校点评作业,将为合作课程划上圆满的句号。
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在双方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开展了三年,相信今后会更加精彩。
(图/李丹,编辑/易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