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学术周人物专访系列六】 脚踏实地地干——专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陆杰华教授

2013-11-06

陆杰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市场与人口分析》副主编,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老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会老年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资源科学》编委、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中心研究员、人口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人口经济学、工商人口学等。
 
记者:陆老师,您好,感谢您带给我们的精彩课程!在您昨天的课上,您提到老龄化和性别比是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口因素,能简单讲讲最有可能的影响是什么吗?
陆老师:老龄化是从养老金、人口红利两个基本方面影响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既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因为我们享受着非常好的人口红利,目前我国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大概为70%,是处于人口红利较好时期。但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总量已出现下降趋势,未来下降速度可能会加快,大概到2027年左右,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就会结束。也就是说,我国过去经济发展享受人口红利主要是从人口的机会窗口,这个窗口从改革开放开始,到2027年就会关闭。过去我们靠劳动力密集发展,但将来仅仅简单地靠劳动力数量已经不够了。说到出生性别比,现在我国大概为117左右,过去甚至到达过121,也就是每100个女孩,121个男孩。这种变化有文化、政策的原因,也受到技术发展影响。对于经济的影响,好多人认为可能会造成婚姻市场的挤压,如农村地区的单身汉问题,会造成到社会的不稳定。我认为这还不单是婚姻市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性别平等的意识,可能会发生重大的扭曲,农村地区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性别不平等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出生性别比的增高,这种歧视会更加凸显。这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这个不简单是多少光棍的问题,而是更大的社会环境是不是能够做到性别平等的问题,这是一个制度层面的问题,还不是简单文化的问题。
 
记者:您如何看待这种影响呢?
陆老师:过去学界主要关注数量的问题,就我个人看来,对经济的影响既有数量的,更有结构性的问题。结构性问题也有两个方面,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我们现在就在于怎样抓住人口变化的有利机遇期,化解现在面临的矛盾,比如老龄化的矛盾需要及早应对;再比如城市规划不能仅仅考虑未来人口规模的发展,对于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也要纳入关注范畴。
 
记者:谈到老龄化,现在城市规划里也在关注老年人宜居社区的规划建设,比如合理规划生活服务布局,增加无障碍设施、打造十分钟方便生活圈等等,可以谈谈您的建议吗?
陆老师:从人口学的角度,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年龄友好型的社区,而不是如部分人提出的“老年社区”将老年人与年轻人隔离开,这种社区应当是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区,很重要的一点是关注代际关系,让年轻人和老年人有一个互通互动的过程,但也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便利需求。国外已有这样的经验,将托老所和幼儿园布局在一起,使老年人能看到幼儿,精神会更有依靠。
 
记者:昨天您在课堂上提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对流动人口歧视。关于流动人口权益保障,人口学怎样关注这个问题?
陆老师:其实这不止是单单人口学的问题。如果单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关心的是人口的迁出和迁入,怎么样的性别,怎样的工作状态,从事什么职业,来自哪里,收入怎样,是不是家庭性迁徙……这些都是人口学关注的现象,但是政策的制定不止是一个人口学问题。这也是公共政策学、社会学,包括经济学需要思考的问题。说权益保护的问题,我们简单从数据上来看,比如说流动人口的工资水平低,他的工作时间比较长;另外权益保护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很多地区40 ~ 50 % 的流动人口工作是没有签合同的,这是权益保护方面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到了城市以后,子女的教育、居住由于二元的封闭使他们难以享有城市的各种福利,要把流动人口的福利问题摆在一个公共政策之下来审视。
 
记者:谈到流动人口,最近有报道,深圳将加快城中村改造力度,在2015年前,将完成28个城中村改造。这种改造对于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是否有影响?应当如何去推进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
陆老师:很多人甚至政府都认为城中村改造是为了减少流动人口,但实质上,城中村改造更应当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应当从政府层面对他们有一个更稳妥的安置。我们常说,现在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之间有一道“玻璃门”,远看大家都是同一个工作,但近看不然。这道“玻璃门”在现实中根深蒂固。我认为权益保障应当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第一步是打破户籍这个二元体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如养老金、医保等等,特别是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建立,使得他们将来无论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农村,都能无后顾之忧。第二步是让他们的子女享受到义务教育,这在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实现了,但从高中到高考这步做的还不够好。第三步是对已经在城市中居住一定时间并有稳定工作的流动人口提供住房保障。从经济、住房、文化三方面,促使他们与当地居民达到身份的融合。这中间很多社会空间、布局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
 
记者:今天访谈就到这里,非常感谢陆老师地支持与教诲,谢谢老师!
 
访谈心语:从这次简短的访谈中,可以感受到陆老师严谨的治学风范和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陆老师对结构性问题的持续关注及所强调的实用性研究,使我意识到要想在学术上有突破,除了勤奋努力、把握国际学术研究动态,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让研究成果能根据我国国情加以应用。


陆杰华老师与小记者张曦文、柴宏博亲切交谈中
 
(记者:张曦文、柴宏博;文:柴宏博,图:茹伊丽;编辑:易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