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学术周系列八——肖笃宁教授谈“科学与艺术”

2016-01-04

  2015年12月29日上午10点,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副主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肖笃宁教授应我院曾辉教授之邀,于C301教室为南燕学子带来一场题为“科学研究的艺术——创新与审美”的科学文化讲座。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曾辉教授任讲座主持人。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笃宁
  肖笃宁教授从“现代科学体系与发展趋势、跨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的‘ 浪漫’、艺术中的科学”等几个方面展开本次讲座。首先,肖教授讲到:“科学是知识体系或知识的产生过程,目的是认识客观世界。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二是科学的综合化,包括科学的交叉性、复杂性、多样性;三是科学的异化,包括科学的创造力和破坏力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于此,跨世纪人才应具备圈层式的“基本学科-相关学科-技术支撑学科-科学方法论-社会人文科学-艺术”的知识结构。肖教授认为跨世纪人才应当做到“用科学家的智慧观察世界,用哲学家的灵性顿悟人生,用艺术家的浪漫欣赏万物,用工程师的精细塑造灵魂”。此外,创新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备能力,肖教授认为设法在看似无关联的事物间建立联系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联想也能发现科学问题。
同学们认真听取讲座
  之后,肖教授讲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他认为:“科学与艺术是文明的两个翅膀,不可分割,二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科学求真,真中涵美。艺术唯美,美不离真。”许多科学理论都具有美学价值,对称、和谐、简单是科学家的审美偏好,如Maxwell方程的对称、万有引力定律的简单。其后,肖教授通过“戈德堡多面体——第四种等边凸多面体”、“纳米材料在电镜下的照片形同梅兰竹菊”、“通电状态下植物叶片边缘和花的图像”等图片说明了科学的“浪漫”。最后,肖教授从研究领域出发,为我们介绍了“景观生态美学”。景观的美学评价特征包含合适的空间尺度、有序而不整齐划一、多样性和变化性、清洁性、安静性、生命的活力等方面。

纳米材料在电镜下的照片形同梅兰竹菊
  整场讲座流露出肖笃宁教授对科学美的追求、对创新思维的重视以及对年轻学子的殷切期盼。肖教授的学术研究态度与精神令人折服,值得我们年轻学子认真向其学习。
 
(图、文/闫涓涛,编辑/易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