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六点,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成功举办了每年一度的毕业生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由城规学院研究生会主办,有幸邀请了刘水、南凌、王晓东、陈伟劲、杨天翼等杰出校友前来与在校生交流经验。同时,城规学院教师李贵才、曾辉、陈可石、杨家文、阴劼、Ian MacLachlan、肖国良、季凌云等也出席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于C栋302教室举行。李贵才教授和曾辉教授代表全院师生欢迎毕业生们重回母校,对他们取得的成就表达了祝贺,并表达了对在校学生的殷殷期盼。之后优秀毕业生代表与杰出校友分别发言。首先发言的是2013级优秀毕业生张践祚,他毕业后将进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他和同学们分享了跨专业读博以及跟随导师李贵才教授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云浮等地进行数次实地调研的经历,寄语我们要“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以造福社会为己任”。接下来是建筑方向的优秀毕业生刘吉祥,以一个故事开始了他的分享:“有一个专注的男生,每天吃饭点菜都一样,他喜欢一个女生喜欢了四五年只想跟她结婚,他喜欢一条裤子可以买两条,被他的同学嘲笑了三年……那么这个男生是谁呢?”伴随着同学们轻松的笑声,刘吉祥也笑着说“这个男生就是我”。刘吉祥分享到:“想清楚自己的人生想做什么,减少关注自我而要多关注于事,成为一个简单专注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这份专注,他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录取,并获得CSC资助,今年10月将赴澳洲攻读博士学位。
关于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优秀毕业生鞠炜奇用自己的故事给出了答案。来自湖南的鞠炜奇今年通过选拔成为了云南省的选调生,他说,在选择工作时应该去寻找有归属感的工作。在2011年,他在新疆做志愿者,恰逢种族问题敏感时期,但他却在新疆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和亲切感。哪怕每天走在路上,会看见带枪巡逻的武警,但是他每天下班之后都会跟维吾尔族的朋友一起打篮球,之后维吾尔族的朋友们还会用不流利的普通话邀请他回家吃饭。每回忆起这段经历,他都非常感动,所以也励志要再回到新疆。在报考选调生时,鞠炜奇首选了新疆,因他的母亲身体有疾,不能坐长途飞机,仍然鼓励他追寻梦想,他的母亲曾对他说道:“你去新疆工作,妈妈在家里养病,等妈妈病好了,就和你爸爸一起去新疆,跟你一起生活。”(讲到这里,鞠炜奇哽咽了。)最终,他选择了离父母更近的云南;但是,他对新疆的爱与对所爱工作的执着仍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同学们。听着他的故事,校友刘水颇为感慨,“忠孝不能两全”,祝福他有美好的前程。
在令人动容的分享座谈会中,陈可石教授发表了自己对人生的领悟,他说,人生要有“三有”:要有爱,要对人生、对世界充满爱;要有能力,要能够承担工作,在社会中生活下去;要有健康的身体,这才是一切的基石。陈老师充满智慧的讲话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随后杰出校友南凌讲述了自己毕业七年来的经历,从基层干起,敢干、巧干,最终成为跨界的人才,他希望同学们能“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做什么都问为什么”,从而获得“批判思考的能力”。校友王晓东结合自己在政府和万科公司的工作经历,建议同学们要脚踏实地;王晓东在MIT读博期间,接受同学的邀请,回国加入了万科,担任投资总监,负责土地买卖。但是,在第一年里,他没有做成一笔生意。备受挫折的他心灰意冷,想要放弃,但是又想到自己回国的选择,就毅然坚持了下去;没想到,他在第一年里的积累在第二年中给予了他回报,在他工作的第二年,他成功谈下了多笔交易。这个经历让他明白,“任何事情只是起点,并非全部人生”,他也将这句话送给了同学们,告诉同学们在事业没有起色时也不要太灰心,坚持一段时间,用尽全力,成功就在前方。之后,校友陈伟劲发言,他提醒同学要及时更新自己掌握的行业信息,希望同学们拥有创新精神,坚持梦想,为所在的地方做出贡献。校友和毕业生的分享情感真挚、妙语连珠,在场的同学们仔细聆听,获益匪浅。
座谈会结束后,与会师生们前往大学论语共进晚餐。期间,在校生与毕业生积极交流,对学科、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对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次座谈会为在校生和毕业生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在前辈的指引下,相信同学们未来会有更好地发展,为学校和学院增光添彩。
座谈会合影留念
(文/吕丽莎;编辑/易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