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学术周】傅伯杰院士主讲“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

2016-12-07

  2016年11月29日下午15时,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新生学术周系列讲座第七讲在C-301正式举行,傅伯杰院士作为主讲人,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以《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为题的精彩讲座。

  傅伯杰院士是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生态环境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从事于土地评价和景观生态学等方面研究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杰出贡献奖等荣誉。讲座伊始,我院曾辉老师向各位师生介绍了傅伯杰院士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对傅伯杰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同学们通过参与本次讲座能够在思维和视野上得到启发。

主讲嘉宾:傅伯杰院士

  本次讲座,傅伯杰院士主要就“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地理科学的发展”以及“地理学的学科展望”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同学们做了提纲挈领的讲解。傅院士用总括性的语言将地理学的概念和方法论,地理科学的研究目标、方法、技术和主题,以及未来展望等问题向同学们做了精彩的解读,高屋建瓴、娓娓道来。

  在第一部分,傅伯杰院士就地理学的概念、沿革以及方法论向同学们做了介绍,让同学们对本学科有了更本质的把握。

  傅院士指出,“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异质性的学科,综合是地理学的存在依据,坚持地理学综合研究的理论方法,以防止地理学在核心理论和方法论上的空心化问题”。

  此外傅院士还着重强调,“由于地理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因而很容易找到应用的切入口,但是当前发展地理学的综合研究方法,解决地理学的方法论问题和其他理论问题更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在第二部分,傅伯杰院士就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向同学们做了全面的解读,地理科学的发展主要体现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技术以及研究主题的发展和变化。

  地理学的使命是解决资源、环境、发展三个维度的复杂问题,其研究目标不仅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

  在研究方法上,地理学实现了定性描述向具有独特研究手段的定量化地理学的华丽转身,不仅继承了传统地理学的勘察、观测、记录、制图以及区域和规划优势,还实现了走向空间统计、对地观测、GIS、建模和决策系统的转变。

  在研究技术上,从看地图发展为空间实体和空间关系可表达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并正在向多分辨率的、多维显示的数字地球发展;从遥感技术逐渐走向多卫星网络的多分辨率、全天候、全波段地球立体观测;移动终端的发展促使从定位走向了移动网络的位置服务;野外站台观测与室内控制实验结合使得我们对地理现象的过程与机制认识逐步深化。

  在研究主题上,综合气候、陆地(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水资源和人为活动的大尺度地表变化过程是美国NFS资助重点,资助强调对于地理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学的视角与方法的综合。国际研究前沿主题的总体变化特征是:从多元走向系统,强调以地球表层的变化为起点,运用地理科学的系统视角与科学工具,分析和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在公共健康问题研究中的运用,重视可视化研究及其为重大问题决策的支持。

  讲座现场

  在第三部分,傅伯杰院士对地理学及中国地理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同学们作了解读。傅院士认为,“地理学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在于实现地理学的系统综合与耦合,并服务于国家战略,更加深入和全局的关注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

  就中国地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傅院士认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需要以综合的角度加深人地复杂系统全面而综合的解释;其次,需要加强中国科学家对国际重大研究计划的引领和参与,推动地理科学的发展;最后,需要加强全球性问题的研究,从地理学大国走向地理学强国。简而言之,需要全面提升中国地理学的国际化水平,普遍提高先进技术解析地球现象的能力,系统实现地理学的服务与决策价值。

  随后的讨论交流阶段,同学们从具体问题、方法技术、学科关怀各个角度和层次,就海绵城市、测量指标、空心化等相关问题积极发言,向傅院士提出自己的疑惑或思考,本次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使同学们深入的了解了当前地理学以及地理科学的核心内容、研究进展和前沿课题,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自己所学知识和所做研究的理解与把握,为之后同学们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文/何鹏杨;图/杨婉冬;编辑/易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