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学术周】第五弹——陶慕宁教授系列讲座

2017-11-15

【新生学术周】第五弹——陶慕宁教授系列讲座

   2017年11月12日至14日,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主办的“新生学术周”系列讲座之第五讲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C栋301室举行。来自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的陶慕宁教授为南燕师生带来了三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市井生活的系列讲座。

   陶慕宁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小说、戏曲及传统文化,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与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所涉领域非常宽广。在本次系列讲座中,陶教授也分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

  

   在11月12日进行的第一场讲座中,陶教授的主题为“唐代长安与宋都汴京的城坊建制及市井生活”。陶教授讲到,唐代的长安是世界闻名的繁华大都市,其面积比汉代时要大三倍,城内纵横交错的街道将城市划分为一个个街区,初唐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有名句“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即是描写该景象,日本的奈良城是模仿长安城建造的,现在仍然具有当时唐代长安的城市格局。此外,长安作为皇权所在地,其城市布局还有一些严格的规定,如宫门不能对墙、入夜后坊门关闭、实行宵禁等,不利于商业发展,但同时也有注重绿化、引水入城等进步理念。而宋代的汴京城中“里坊制”已被瓦解,“坊厢制”取而代之,坊墙不复存在,市井生活更加丰富和自由,商业更为发达。《东京梦华录》记载了汴京的范围、建筑、风土人情等,生动地再现了北宋繁华的都市社会生活。

  

   11月13日第二场讲座的主题为《秦淮八艳与明朝南京士人之过从》,陶教授向听众介绍了颇为神秘的古代青楼的情况。“秦淮八艳”是指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个南曲名伎: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青莲。陶教授除了介绍秦淮八艳的诗词歌赋或琴棋书画作品外,还总结了部分当前关于八艳生平的研究成果。在明朝南京士人方面,陶教授主要介绍了“复社四公子”: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冒襄。复社四公子均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后,诗词文章一流,在当时文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又与秦淮八艳有不少韵事,被时人传为美谈。

   11月14日晚上,陶教授做了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主题为“清代北京南城的私寓、戏班、茶园和饭馆”。他从京剧的形成开始讲起,介绍了徽班如何在北京站稳脚跟并培养伶童的过程。古代的演艺业等级分明,伶童的生活非常凄惨,只有少部分能熬出头成为戏剧大师,其中就有民国时期著名的艺术家梅兰芳和程砚秋。陶教授还生动地介绍了古代戏台与现代的不同之处,播放了梅兰芳先生的表演音频,柔肠百转的京腔仿佛带领听众回到了那“兰花指捻,三尺红台,万事入歌吹”的场景。

   

   系列讲座结束后,师生听众们意犹未尽,纷纷向陶慕宁教授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陶教授在回答如何看待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的差别时说,由于受众减少,传统戏剧的衰落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而京剧由于融合了许多其他剧种而仍具有生命力,因此发展传统文化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陶慕宁教授别开生面的系列讲座,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了同学们的生活,使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放松,也培养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图文:梁景天;编辑: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