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术系列讲座】第一讲——沈青:交通需求管理的创新性方法

2018-10-31

      9月12日上午10时,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主办的秋季学术系列讲座活动的第一讲在C301教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著名规划学者、华盛顿大学的沈青教授为主讲人,吸引了校内外诸多师生前往学习交流,讲座尚未正式开始,教室已经座无虚席。讲座由城规学院的张文佳助理教授主持。张文佳老师向到场听众介绍:沈青老师是华盛顿大学城市设计与规划系教授,从事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方向的研究,有丰富的学术成果。此次讲座,沈青老师主要介绍他和他的学生最近关于交通需求管理(TDM)的一项研究。

image.png

       讲座开始后,沈青老师首先介绍TDM的内涵和发展情况,以便缺少交通规划专业背景的听众能更好理解研究内容。TDM是为了建立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来应对出行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使用一定的政策和战略减少高资源使用的交通出行的使用频率,促进出行资源在时空中的合理分配。在美国,尽管汽车拥有率变化不大,但人口不断增加,此外独自出行的占比增加,“拼车”占比下降等原因造成的交通资源利用率下降,所以交通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仍然不断恶化。TDM的目标是减少现有交通基础设施上的交通流量,降低排放、资源消耗和出行成本,但仍然保持出行的机动性和可达性。

image.png

       沈青老师介绍,TDM的具体措施是多元化的,管理的手法也同样多样化发展。以华盛顿州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了Commute Trip Reduction(CTR)项目为例,其目的是降低单独驾驶出行的数量,规定市中心内雇员数量超过100人的企业和政府部门都有义务参与该项目,而西雅图市又进行了更多的试点措施,比如电子停车、最大停车时间、增加停车费、推行公交打折等。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不同的TDM政策如何协调,并与城市规划和其他政策一起结合,达到共同的政策目标效果?沈青老师收集了多方面的数据,得到四万多个统计样本,以政府调查中的主导出行模式作为因变量,CTR政策、个体特征数据、建成环境变量、交通服务点等作为自变量,使用Nested Logit Model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TR政策显著提升了非单独驾驶出行方式的概率,同时对单独驾驶出行模式概率有负向影响。总体而言,应用所有的CTR政策降低了18.1%的单独驾驶出行概率。沈青老师也指出了该研究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包括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比较缺乏导致对出行方式的研究达不到人口特征水平,使用主导出行方式作为因变量可能导致的过拟合,政策变量为二元变量导致无法计算政策的边际效用和弹性系数等。

image.png

       在听取沈青老师的研究介绍后,在场听众反应热烈,向沈老师提出一些有疑惑或者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如数据的获取方式、企业对于CTR政策的态度、国内是否可以尝试推广等,沈青老师也都一一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午12时左右,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沈青老师的精彩讲座给师生带来了国外关于交通规划、交通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效果介绍,同时这也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术系列讲座”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图文:梁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