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法教授作《城市建设公共咨询与共识形成过程:以香港机场第三条跑道为例》专题讲座

2019-11-07

2019年11月5日上午,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C栋302教室,由沈建法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主题为《城市建设公共咨询与共识形成过程:以香港机场第三条跑道为例》的学术报告,我院龚岳助理教授主持了此次学术讲座。

沈建法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教授、香港亚太研究所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化、人口迁移、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城市管治与城市竞争力研究,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师学会会员,亦是《中国评论》、《人口、空间与地方》、《应用空间分析与政策》等SSCI期刊编委。发表论文133篇,出版《中国城市化、区域发展和管治》(2018英文版)等25部著作,获得香港中文大学2007-08与2013-14年度卓越研究奖、区域研究协会2016年最佳国际会议论文奖。

  首先,龚岳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沈建法教授以及本次讲座的简要情况。

image.png

讲座伊始,沈建法教授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社会的基本情况,包括香港城市发展中的建构,以及香港的政治组成。在香港的政治构成中,有几类主要的角色,其中,立法会是特殊的存在,因为特区政府在经济预算需要立法会的审批。此外,香港是一个市民社会,政府的项目决定必须通过公众咨询环节,在获得大部分公众的支持意见后才能进行项目实施。沈建法教授以西九龙文化区项目为例,向我们展示了香港社会中公众意见的重要性。

image.png

介绍完香港社会的基本情况后,沈建法教授进一步介绍了香港机场第三条跑道的扩建情况。在香港,一个建设项目必须经过以下环节:项目提议——技术可行性评估——公众咨询——政府决议——环境影响评估——城市规划委员会的批准——立法会的预算批准——法院审理——项目实施。其中,公众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公众意见是消极的,那么在公众压力之下,政府也许必须撤回项目。然而,公众的意见有可能受媒体的影响。在当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不完全公正中立的媒体会对新闻进行带有偏向性的报道,导致人们只接受一种声音,从而意见分化、无法沟通。在民意调查时,也有可能存在争议,比如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否中立等,当然,这关系到民意调查机构是否中立公正。

在香港机场第三条跑道扩建的项目流程中,有三个关键地方。一是公众支持,二是环境评估,三是立法会的财务批准。第一,公众支持方面。香港希望保持世界机场的领先地位,民众也支持香港保持和国际的联系,因此香港机场第三条跑道的扩建在公众意见上不存在太大的争议。第二,环境评估方面。香港有很多环保机构,例如环保触觉、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香港机场最大的反对意见也是来自环保机构。但是环保机构提出的噪声污染问题、填海问题、中华白海豚保护问题、空气污染问题、二氧化碳问题等都有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这些并不能成为机场跑道扩建的决定性阻碍。第三,立法会的财务批准方面。由于立法会掌握了政府财政预算,此次项目政府绕开立法会,转向其他渠道筹措资金,渠道包括银行贷款、机场自身收入、机场建设税三个方面。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就香港立法会的权利、机场建设税、内地与香港机场建设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沈建法教授逐一对其进行了详细回答。

image.png

最后,龚岳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提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参考讲座中的案例研究模式,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探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的博弈。


文字 :阙槿楠、彭慧

图片阙槿楠

编辑 :戴倩东